有一陣子,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
手機的亮光映在天花板上,我重複滑著 Dcard,看著陌生人的感情煩惱,好像希望能找到一個跟我一模一樣的心情,但看來看去,每個故事都像我的某個側面,卻沒有完全重疊的地方。
我好像也是突然才冒出「想分手」這個念頭的。
但其實不是。是我太會說服自己一切都還好,所以那些不舒服、委屈、疑惑,一直被藏在某個角落裡,等到某天心累了,它們就一湧而上,把我推到一個我自己也沒料想到的位置。
「我男友對我很好啊。」
「我們沒有吵架,也沒有第三者。」
「但我還是想結束這段關係。」
講出這些話的時候,我自己都愣住了。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一個明明什麼都沒做錯的人,只因為「我沒有感覺了」就要離開。更糟的是,他還是一個認真經營感情的人,會記得我不敢吃辣,會在下雨天幫我備傘,知道我準備研究所壓力大,會幫我找資料、幫我訂鹹粥加薑絲。
他真的很好,這是真的。可我還是想離開。
這樣的自己,是不是很壞?
我問過一個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她想了想,跟我說了一句話:「因為『他很好』從來就不是妳愛上一個人的理由,也不會是妳留下來的動力。」
那一刻我有點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都在追求一種感覺,一種可以讓人心安的靠近感。可我和他之間,好像總隔著一道牆。不是誰的錯,是本質不同。對我來說,感情不只是陪伴和照顧,它還需要一點「像家人但又有點不安分」的曖昧感。是一種,你在我身邊,我才安心;你一轉身,我會想念的連呼吸都變重的感覺。
但我和他在一起,安心有了,心跳卻不見了。
我開始常常逃避訊息,開始希望他週末有別的安排,開始羨慕那些還在曖昧期的人。他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對我好,可我卻越來越不知道怎麼回應他的溫柔。不是不想,是做不到了。
我曾經試著撐下去。我告訴自己,愛是可以慢慢培養的,習慣久了就是依賴,依賴久了也許就成了愛。
但後來我發現,我根本不會想像我們的未來。我甚至無法說出,我們三年後會在哪裡。更別提五年十年。那不只是逃避,是我內心深處根本不認為這段關係會走到那麼遠。
所以最後,我還是提了分手。
他一開始很驚訝,甚至以為我在開玩笑。他問我是不是哪裡不開心,可不可以說出來一起解決。我說不出來,因為我也找不到一個具體的問題點。不是他不夠好,而是我無法再愛他。
他哭了,我也哭了。我沒有資格安慰他,因為我就是那個傷害他的人。那晚,我一邊擦眼淚一邊寫了一封信,本來想傳給他,但他把我封鎖了。那一刻我真的很崩潰,我躲在棉被裡像小孩一樣大哭,好像回到第一次失戀的時候,什麼都很模糊,只有難過是真的。
過了幾天,他又加回我。他說對不起,當下太衝動。也說,謝謝我曾經陪他度過那段最焦慮的日子。我回了他幾句,然後我們就默默冷處理這段關係。沒再吵,沒再提起,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只是彼此靜靜地退到對方生活的邊緣。
分手那天之後,我第一個感覺竟然是輕鬆。
我知道這樣講很自私,但這是我心裡最真實的感覺。也許我們很多人,都在感情裡演過類似的角色——明明對方沒做錯,卻還是忍不住往後退。明明他是全世界公認的「好男友」,卻還是覺得自己無法再走下去。
不是我們不懂愛,也不是我們不想努力,只是有時候愛這件事,真的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撐住的。
我們都需要一個理由留下來,而「他對我很好」這句話,從來不是愛情的保證書。
後來我聽朋友說,他現在有個新對象,兩個人一起去宜蘭泡溫泉,在 IG 放閃,笑得好像從來沒受過傷。我其實替他高興,也替自己鬆了一口氣。原來我不是他生命裡那個不能沒有的人,他也不需要我來成全他的幸福。
我們只是彼此青春裡的一段風景,一起走過幾個路口,然後就慢慢往不同的方向前進。
現在的我,也還沒遇到新的人,但也不再後悔那個決定。我知道當初說分手的我很痛,也知道現在的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有時候分手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愛不夠撐起未來。
有時候錯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對愛的想像本來就不一樣。
而這些領悟,不是從對方的錯誤中學到的,而是從自己誠實面對自己那一刻開始的。
—
如果你也正在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想分手?明明他對我很好。」
也許,答案早就在你每一次沈默、每一次逃避、每一次不想見他的時候,藏好了。
不是不愛了,是愛得太勉強。
與其繼續消耗彼此,不如,好好地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