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段戀愛開始前,我都會默默期許這次會不一樣,這次會是一段彼此尊重、給彼此空間的健康關係。但現實總是讓我一次次失望。
說來也不是遇到什麼渣男,只是他們都有個共通點:一旦戀愛,就默認你整個人、整個生活、整個假期都要被他納入安排之中。彷彿從「我們交往吧」那一刻開始,你就自動變成附屬品,不再是一個可以有自己節奏、自己決定權的獨立個體。
第一任:出遊非得湊一咖
有一次,跟一個女生朋友計劃在五一連假去宜蘭玩,我們兩個女生早就說好要找間有溫泉的民宿,好好放鬆兩天。結果男友聽到後堅持要加入。我說兩個女生一起住比較自在,他馬上說:「那我可以自己睡一間房,或者妳朋友也可以叫她男朋友一起來,我們剛好四個人湊一桌。」
我說她單身,他笑得一臉輕浮:「妳是不是吃醋啊,怕她嫉妒?」
當下我真的無言,他是誰啊,怎麼就自動進入跟我朋友比較的模式?我朋友只是想輕鬆旅行,不是來看你秀男友威能的。那場旅行最後我自己照原計劃去,回來後也把這位男友正式送出我的人生。
第二任:朋友的活動變成我的義務
之後遇到另一位,剛交往沒多久,他就開始把「帶女友出席所有社交活動」當作基本配備。不管是劇本殺、狼人殺、KTV還是露營,每次都要我一起去,還會說:「這樣妳也可以融入我的生活圈啊。」
我不是完全排斥,第一次也去了,認識了一下他的朋友。但我平日工作已經很忙,週末就是我難得能宅在家追劇、睡到自然醒的時光,我真的不想每次都為了他「朋友聚會的女伴」角色犧牲掉自己的節奏。
更誇張的是,他還擅自幫我安排,要我和他、他朋友及朋友的老婆一起去台中泡溫泉,還訂好房間、說明細。我都還沒答應,行程就幫我決定好了。我說我不想去,他就不高興,說我不給面子。我心想,如果連週末想自己待著都要看你的臉色,那我們還談什麼戀愛?
第二次這樣搞後,我也就結束這段關係了。
為什麼女生一說不想繼續,就要被懷疑「外面有人」?
回頭想一想,其實我們的成長環境裡,對「女生應該怎麼談戀愛」的預設就很多。
從小看偶像劇、八點檔,女主只要說「我想離婚」,男主就立刻說:「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連旁邊的鄰居、親戚也來幫腔:「你是不是有別人了?」
這種潛移默化的台詞、價值觀,讓很多人到現在都還覺得,女生如果要結束一段關係,一定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對象」。彷彿我們的情感選擇不是基於自我,而是總要有個「替代品」。
可真實世界裡,女生想離開一段關係的理由,可能單純只是「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被管」、「不想一直陪笑參加你朋友的飯局」。難道女生不能為了自己的自由、自己的生活品質而說再見嗎?
想當個有獨立生活的人,好像變得很難
後來我就不太想談戀愛了。一來是怕麻煩,再來是我漸漸發現,戀愛好像很容易把人套進一種「我們必須24小時共享人生」的期待裡。
但我真的沒有想當誰的附屬品。我可以喜歡你、在乎你,但不代表我要天天跟你報備行程、不代表我的生活就要被你塞滿、不代表我朋友的旅行你就有參與權。
我其實只想當個有自己空間、可以獨立生活的成年人。如果我們可以在彼此都有餘裕的時候分享生活,那樣的關係我很願意經營。但如果戀愛變成一場強制綁定,那我寧願繼續單身。
其實,不是我不願意愛人,而是我不願意失去自我
我曾經也羨慕過那種「男友去哪都要帶著女友」的甜蜜,但長大後才明白,戀愛裡最浪漫的,是我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也都有餘裕去照顧彼此。
很奇妙的是,我身邊很多女生朋友也都有相似的感受。大家不是沒人追,也不是不談戀愛,而是越來越多人不想被「戀愛」牽著走,不想再被當成誰的生活附屬品。
我們想要的,只是一段彼此尊重、懂得給空間的關係。沒有誰一定要每天膩在一起,也沒有誰一定要陪你出席每場飯局。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這樣的愛,才有餘地長久。
結語:真正的親密,是尊重彼此的獨立
或許,有人會說我這樣太理性、太冷靜,不像戀愛中人。但我覺得,真正能走下去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天天膩在一起的那種,而是「就算各忙各的,也知道對方在」。
如果連最基本的個人空間都要被戀愛侵佔,那這段感情注定不會長久。
愛情,不該是佔有,也不該是控制,而是一場彼此成全的旅程。
我不是不願意談戀愛,我只是想談一場成熟的戀愛。一場,讓我仍然能當自己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