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談戀愛之前,我也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談戀愛有什麼好?不如和朋友在一起自在又輕鬆,也不用顧慮那麼多情緒、不用每天猜對方在想什麼,更不用拿出一大把時間去經營一段關係。談戀愛,真的值得嗎?
當年我是這樣想的,一直這樣想了好幾年。直到後來,遇見一個讓我開始有點好奇心的人,才試著踏進一段感情。沒想到,一走就是六年。現在回過頭看,我想說,談戀愛遠比我想的複雜,也深刻太多。
戀愛對我最大的影響,不是變得更幸福或更浪漫,而是開始學會面對「自己」。
一、談戀愛,是最赤裸地面對自己的開始
你以為自己認識自己,直到你真的開始一段親密關係。
朋友再好,彼此之間還是會保有適當的距離。就算有摩擦,也容易各退一步。但戀愛不一樣。愛人之間的距離拉得很近,你的脾氣、你的缺點、你的習慣,都會赤裸裸地攤在彼此面前。也因此,那些你從來沒發現過的情緒反應,會在愛裡被放大。
你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很在意被冷落、很不安對方的忽冷忽熱,也可能發現自己原來比想像中更不擅長溝通、更容易鑽牛角尖。
這些發現不一定舒服,甚至可能帶來失控的情緒。但它們也讓你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會這麼不安?為什麼我需要對方回覆秒讀秒回?我的焦慮從哪裡來?
這些探索,是成長的開始。戀愛讓你被迫誠實地面對自己,也讓你學會如何愛別人之前,先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心。
二、戀愛讓你理解「異性」不是你想的那樣
很多女生在戀愛之前,對男生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頂多來自身邊的異性朋友或網路上的梗圖迷因,例如什麼「直男癌」、「直男不懂色號」、「情感表達能力差」等等,但這些印象其實都很表面。
真正進入一段戀愛關係,你才會開始接觸到一個男生的成長背景、他的脆弱、他的價值觀,以及他面對親密關係時的矛盾。你會發現,男生不是都不體貼,他們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是都怕麻煩,他們可能只是從小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
例如,你以為他冷淡不主動,其實他只是從小被教導「男生不要太情緒化」。你以為他對你的情緒不敏感,其實他只是還在學習怎麼「理解」情緒。
透過一段戀愛關係,你會慢慢打破對異性的刻板印象,也會更深刻地理解:一個人如何成為他今天的樣子,背後的故事有多複雜。
三、戀愛讓你知道,什麼叫真正的「陪伴」
朋友很好,但朋友不是伴侶。
朋友會陪你逛街、一起去看展、吃好吃的東西,但不一定會陪你在失眠的深夜聽你抱怨工作、不一定會在你生病虛弱的時候幫你煮粥、陪你看醫生,也不一定會了解你那些不想對外人說出口的自卑和傷痕。
真正的親密伴侶,是那個你可以在他面前赤裸地當自己的人。你不需要裝堅強、不用顧形象、不怕流眼淚,也不怕說錯話。他看到你的脆弱,但不會嫌棄你,而是選擇陪你一起度過。
我有個朋友,總喜歡在跟男朋友吵架的時候問:「欸你說說看,是不是他太超過了?」我每次都會說:「這個問題,妳要問的是妳自己。」
因為我不是你的人生伴侶,我再了解你,也無法完全站在那段關係裡面。但你的男朋友,他是跟你一起生活的人,你們是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你們共同承擔快樂、爭執、失望、和未來的責任。
所以有時候啊,你不是需要一個永遠站在你這邊的「評審」,你更需要一個願意陪你一起面對問題、一起修補關係的「同伴」。
四、談戀愛,是學會放下「理想型」的過程
每個人剛開始談戀愛時,或多或少都有一個「理想型」的樣子:對方要體貼、要有肩膀、要有趣、要上進、還要顧家。可是你會發現,現實中的人都不會百分之百符合你想像的樣子,甚至差得有點遠。
但你也會慢慢明白,比起找一個符合標準的人,更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願意為你努力變好、你也願意陪他一起變好的「人」。
兩個人在一起,從來不是為了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找一個你願意接納他不完美的人。就像台灣常說的:「沒有人是完美的,但願意為你改變一點點,就是愛的證明。」
五、戀愛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可以讓你活得更完整
談戀愛不是必要選項,但它是讓人更完整的一段經歷。你可以不談戀愛,但如果有幸遇見那個值得的人,這段感情會是你人生中很珍貴的一部分。
它讓你明白,人不是自己一個人活著就好,分享、陪伴、照顧、被理解,這些都是人類最深層的需求。而愛情,剛好就是滿足這些需求的一種方式。
它不是永遠甜蜜的,也不是永遠浪漫的。它可能讓你失望、受傷、懷疑自己,但它也會在某些時候,讓你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冷、你不是孤單一個人。
結語:不是因為缺了什麼才去戀愛,而是願意把生命分享給一個人
你為什麼談戀愛?可能不是因為你缺一個人陪,而是你準備好和一個人一起面對生活裡所有的起伏,願意把自己的好與不好都分享出去。
我們談戀愛,不是為了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和一個不完美的人,努力學習怎麼一起走得更遠。
愛情從來不是一場交換,而是一場陪伴。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還不夠準備好,那也沒關係;但當你真的遇見了那個對的人,希望你能勇敢一點,給自己一次被愛、也愛人的機會。
因為在這個世代裡,真心誠意的戀愛,其實已經越來越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