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們分享一個我朋友家的故事。
他家在台北市區某個老公寓裡,隔音真的不是很好。有時候半夜我傳訊息問他,「你又在聽隔壁的廣播劇了嗎?」他都回我一個翻白眼的貼圖。
因為隔壁那對夫妻,真的很有戲。白天常常吵架,頻率幾乎是三天兩頭,像在輪播一樣。內容有時候聽不清楚,主要是女方講話太快太激動,男方的聲音又悶悶的,常常只聽到一句句斷落的片段:「你都不懂我!」、「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然後就門砰地一聲關起來。
可是到了晚上,氣氛完全變了。
朋友說,那對夫妻到了深夜,房間裡的聲音就變成另外一種劇情。雖然有點尷尬,但說真的,有些對白連在 Netflix 上都不一定聽得到、完全不需要字幕版。甚至可以說,感覺他們好像在用一種屬於彼此的方式修補白天吵得不可開交的裂痕。
聽起來或許有點荒謬,但說實在的,性生活這件事,真的是婚姻或親密關係中很真實的一個面向。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位客戶,他的故事讓我更加相信,性,不只是身體上的交流,有時更是情緒與生活的潤滑劑。
他跟太太結婚快十年,平常工作忙、孩子也進入小學階段,生活可以說被時間切割得毫無空間。他有一次苦笑著說:「只要我一週沒『交作業』,家裡氣氛真的會變調。」
我問他怎麼變?
他說,太太開始會對他很多小事感到不耐煩,像是襪子沒收、碗沒洗、孩子功課沒盯到,就會被放大檢視。更嚴重的,是那種潛藏的情緒,一下子連孩子的行為都變成她的出氣口。那種感覺不是吼罵,而是一種冷漠與苛責,連孩子都會悄悄問他:「媽媽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
但只要兩人有親密接觸,太太的態度就完全不同。會主動問他要不要吃宵夜,煮個小湯、炒盤菜,語氣也溫柔得多;甚至連面色看起來都不一樣,整個人像是被點亮了一樣。
他不是在炫耀什麼,而是很坦誠地說:「性對我們來說,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它讓我們願意坐下來,好好面對問題。」
其實,這樣的故事你我身邊都可能見過。並不是說性生活就能治百病,也不是說沒有性生活就一定會出問題。而是那種親密感、包含性、觸碰、擁抱與理解、是兩個人相處中很本質的東西。
有時候,一段關係裡最大的距離,不是沒有話聊,而是彼此的身體早就不再靠近了。明明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像陌生人一樣躺在床的兩側,心裡有話卻開不了口,因為中間少了那個牽手或擁抱的舉動當作過渡。
尤其在台灣這樣生活節奏快速、工時長的地方,親密關係很容易被犧牲掉。大多數人都太忙了,忙到回到家只想躺平、滑手機、追劇,誰還有精力談情說愛?但偏偏,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往往就是從這些小小的觸碰中重新找回溫度。
當然,也不是每一對情侶或夫妻都會把性生活看得那麼重。有些人因為身體、心理或年齡的因素,會有不同的需求與步調,這都非常正常。關鍵在於,你們有沒有針對這件事「好好聊過」。
是的,性生活的重點,不只是性本身,而是那份願意為對方多想一點、調整一下節奏的「心意」。在一段關係裡,真正重要的從來不只是解決生理需求,而是彼此在身體與情感上,都能感到被接住與理解。
所以,夫妻性生活重要嗎?
我想答案不是「一定要有」,而是「不能忽略它的意義」。
它是你們生活裡一部分,是情緒管理的反映,是愛的語言的一種延伸方式。如果你們願意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不是一味忽略,它真的會悄悄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柔軟,也更有默契。
當然,沒有所謂完美的親密關係,但願意彼此靠近的那份心意,才是讓兩個人走下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