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malpasion 粉絲投稿
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好像比別人慢了半拍。
感情這件事,從來不是我人生的主旋律。即使偶爾出現,也只是像配樂那樣,點綴一下就淡了。
二十歲那年,我從中南部的小鎮北上,搬來台北,開始一個人打拼。那時候的我,什麼都沒有,租在永和的雅房裡,房間不到五坪,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一個小窗戶,就是我整個世界。
每天早起搭捷運擠進人潮裡上班,下班再去夜校進修。五年內,我換了三份工作,從行政助理一路熬到小主管,終於把自己安頓得像個「看起來過得還不錯的大人」。
但那時候的我,根本沒心思談戀愛。
不是沒遇過人。也曾和同事曖昧過、跟朋友介紹的對象約會過幾次,甚至還試著交往過。但每段關係都短得像一場午后雷陣雨,來得快,也走得快。不是因為對方不好,而是我沒辦法投入。
有一次,朋友問我:「妳是不是根本不相信愛情?」
我當時笑著回:「也不是不相信啦,只是不覺得自己有福分遇到那種事。」
我不是沒有受過傷。只是那些傷,早在我還不懂什麼是愛的年紀,就已經發生了。
我的原生家庭充滿不安。小時候常聽到爸媽吵架,錢總是不夠用,爸媽為了生活四處奔波。那樣的環境讓我長大後變得過度獨立。任何事,我都先想到「自己撐過去」,而不是「可以靠誰」。
這樣的我,很難在親密關係裡放鬆。別人靠近,我就下意識想逃;越親密,我就越沒安全感。
直到三十二歲,我一個人飛去英國進修,才有了真正的轉變。
我不是為了逃,而是想試試看,在人生的某個路口,把自己的生活打開,看看是不是有別的可能。
那時候的我,白天上語言學校,晚上打工當外送員。人生好像又回到起點,從零開始,但我心裡很平靜。沒有誰認識我,也沒有過去的標籤,我終於可以單純地當自己。
也是那時,我遇見了 R。
R 是我在咖啡店打工時認識的常客。一開始只是點單、客套微笑,後來他開始跟我聊一些生活瑣事。他很有耐心、聲音溫柔,不會急著把對話拉進曖昧,但每次跟他聊天,我都覺得安心。
我們真正開始約會,是在認識三個月後。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倫敦下著小雨,他帶我去一間老房子改建的爵士酒吧。燈光昏黃,空間不大,但氣氛很暖。他問我:「妳想不想知道我其實很早就注意妳了?」
我看著他,第一次沒有感到害怕。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什麼叫做「對的人來的時候,你的心會很安靜」。
之後我們在一起,沒有驚天動地,沒有你來我往的猜忌,也沒有過度浪漫的花言巧語。但每天早上醒來看到他的時候,我都覺得 啊,我好像是真的在被愛著。
他會記得我喜歡的咖啡濃度,會幫我擦乾濕了的鞋子,會在我壓力大的時候什麼都不問、只是安靜地陪著我。
那樣的愛,不花俏,卻很踏實。
我們交往了兩年,在 2024 年,也就是我 34 歲那年,我們在英國一座郊區城堡裡結了婚。
那是一場小型婚禮,只有我們最親近的朋友與家人。我爸媽特地從台灣飛來,他們第一次出國,看到整個英國風景都驚呼連連。媽媽在婚禮上哭了,說從沒想過女兒會嫁到英國來,還是嫁給這麼溫柔的男人。
攝影師把當天的照片洗出來給我,我一張張翻,才發現原來我那天笑得那麼開。
我不是一個喜歡大笑的人,以前總是微笑帶過,但那天我是真的發自內心快樂,因為我知道我遇到了一個珍惜我的人,也終於不再對愛這件事害怕了。
結婚後的生活也沒什麼太大改變。我們繼續在英國生活,偶爾回台灣看看家人,也會在每年交換一次長假,他陪我吃台灣夜市的滷味,我陪他在英國鄉間小路散步。
我以前常覺得,自己可能會一直一個人走下去。但原來人生真的會在某個時間點,把你帶到你該去的地方,遇見你該遇見的人。
有時候你會懷疑自己配不配得上愛,尤其當你走過一段很難的路,會下意識覺得「我已經夠好了,沒必要再期待什麼了」。
但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你追來的,而是當你不再逃避自己的時候,它才終於肯靠近你。
我在 34 歲那年,終於相信自己也可以被好好愛著。
這不是童話,但卻是我最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