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成為了一個人的太太,甚至成為一個孩子的媽媽,生活的選擇題就變得不再單純是「愛不愛」,而是「值不值得」──值得為這段關係努力、值得為這個人忍讓,還是,值得為自己轉身離開。
我是彗星,今天我們來談一個很多人妻內心會默默問自己無數遍的問題:
「老公動不動就生氣,我還要忍嗎?」
他動不動就發火,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很多人都以為,婚姻裡的情緒爭執,是因為彼此磨合不夠。可是,如果你發現,婚前他就會因為小事生氣、婚後這個頻率不減反增,而且火氣總是來得又快又猛,對你講的話也越來越難聽——那就不是磨合的問題,而是情緒控制能力的問題。
像你說的,他會因為鍋沒洗乾淨、醬油多加了一點,就當場發飆、摔東西、用「你是豬嗎?」這種語言羞辱你,甚至不只一次。這樣的行為,不管是不是當下他壓力大、情緒不好,都不能被視為合理。
你不是他的出氣筒。
老公不是不能生氣,而是怎麼表達生氣的方式,會反映他對你的基本尊重有沒有底線。
「婚前是這樣,婚後更明顯」,這其實很常見
我們不能否認,有些人的確在戀愛初期會努力「壓著性子」,可是一旦進入婚姻這個關係,他們覺得「妳已經是我的人了」,就不再壓抑自己。
所以一開始的小脾氣,可能只是你沒放大鏡看;但婚後生活中壓力多了、摩擦多了,他也不再演了,原本的「情緒管理問題」會像開了閘的水,衝垮你所有的耐心。
再加上你提到,他不只對你生氣,連他自己的媽媽也一起罵。這代表,他對待「親近的女人」的態度,很可能就是「我想怎樣就怎樣」,一種控制慾與情緒宣洩的習慣。他習慣要別人配合他的情緒,否則就會大吵大鬧,逼你讓步。
「他發完脾氣又會來哄我」,那不是愛,是情緒勒索
很多女生會說,「他其實沒有壞,只是情緒上來了控制不住。」或者,「他罵完我過幾天又很心軟地跟我說對不起,還會道歉。」
但我要說一句真心話:
如果一個人真的愛你,他會在你難過之前就停下,而不是每次傷害你之後再來彌補。
這樣的循環,其實就是「情緒勒索」的經典樣態:他在你面前發怒、讓你害怕,再用一點溫柔來安撫你,讓你放下離開的想法,然後下一次再繼續重演。
久而久之,你會變得「好像也不是不能忍」,你會開始告訴自己:「還能過,先不要離。」但你的內心會一點一點變得麻木、疲憊、甚至失去對幸福的感知。
有孩子後,我更不能這樣下去了吧?
是的,有孩子後,我們更要正視這個問題。
因為你不只是太太了,你還是媽媽。當孩子每天看到爸爸因為小事生氣、媽媽在一旁忍氣吞聲,他學到的會是什麼?他會以為「愛就是可以發火」「媽媽就該讓爸爸」「吵架後再和好就是關係的常態」。
你不只是為了自己過得好,更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比誰做錯什麼更重要。」
如果孩子還這麼小,你們的婚姻正是孩子成長的第一道「人生教材」。
在台北有一位媽媽朋友,她和妳一樣,老公也是情緒化得不像話,三不五時砸東西、摔門、罵人。但她後來在一次孩子夢中驚醒,說夢見爸爸生氣要打人時,她下定決心搬回娘家,孩子跟著也變得安穩了不少。
她說:「我寧願孩子沒有爸爸,也不要他有一個情緒像炸彈的爸爸。」
聽起來很狠,但這是保護。
那我該怎麼辦?我要忍到什麼時候?
你已經為了這個家努力了六年了,你不是任性,你也不是小題大作。現在的你只是累了、痛了,還在想是不是能再多撐一下,會不會哪天他真的改了。
但真心的建議是:
不要再單方面忍讓了。
忍讓,不會換來改變,只會讓他更習慣你退讓。
你可以做的第一步,是找人幫忙。心理諮詢、婚姻諮詢,或甚至和娘家傾訴一下──不要一個人背負整個家的情緒重擔。
再來,設下界線。
下一次他發脾氣時,你不用對吵,但你可以清楚告訴他:「如果你再用這樣的方式說話,我會帶孩子離開現場。」你不是威脅他,是讓他知道,這不是愛的表達方式,而是關係的底線。
婚姻裡的愛情可以有妥協,但不能沒有尊重。
結語:妳值得被好好對待
很多人說,婚姻就是妥協。可妥協不該是一邊任性發火,一邊強迫另一邊忍讓。
你是太太,是媽媽,更是一個人,一個該被尊重、被好好說話對待的人。
別讓習慣性發怒的男人,用一句「我脾氣就是這樣」來消耗你剩下的柔軟。
他動不動就生氣,不是你的錯;但選擇繼續忍下去還是轉身,這是你可以掌握的力量。
而你,值得一段平和、安心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