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位讀者私訊我,語氣裡有些委屈也有些疑惑。她說自己長得不差、工作也不錯,平時對自己挺捨得花錢,但談戀愛後,她也會希望男友在特別的日子送點禮、安排些驚喜,甚至一年願意花20到30萬在自己身上,也被人說成是「太物質」、「把男友當提款機」。
「這樣就錯了嗎?」她問我。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在心裡偷偷問過自己,尤其當對方開始用「妳是不是太現實?」質疑妳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點動搖。
但我想先說句公道話:談戀愛想過得好一點、想要被好好對待,不是錯。
喜歡物質享受,本來就沒錯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有人追求精神層次的共鳴,有人重視物質上的安全感。這兩者並不衝突,也沒有誰高尚誰卑微。
想要過節收到禮物、在重要日子被放在心上、出遊時男友願意多出一點錢,這些不是不合理的要求,而是戀愛裡常見的期待。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要了什麼」,而在於「對方承不承受得了」。
有些人條件好、願意寵人,甚至送再貴的禮物也覺得開心,那麼戀愛對他們來說就是「付出讓對方快樂」。但如果一段感情裡,有一方總是給得吃力,那另一方即使只是「小小的要求」,也可能變成沉重的負擔。
當你愛上的人,撐不起你要的生活
有一次採訪,一位男生跟我說:「我不是不想送禮物,也不是不願意幫她花錢。但她會說:『你看人家男友都送什麼』,或者直接發一個連結叫我買,久了我真的會有壓力,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永遠都不夠好。」
他不是不愛,而是撐不住。
感情裡最讓人疲憊的,不是被要求花錢,而是那種「你怎麼連這點都做不到?」的否定。當一個男生因為給不起而被你貶低,甚至不被肯定他其他的付出,那他會開始懷疑這段關係是不是只建立在金錢上。
你要的東西,並不是錯;但他給不給得起,是另一回事。
不是所有男生都能坦然面對經濟上的差距,有些人會因為想給妳更多而更努力,有些人則會因為給不起而選擇退出,這無關誰對誰錯,而是感情的節奏與價值觀不一樣。
戀愛的「平衡感」比什麼都重要
說到底,戀愛其實是一種「雙方都覺得舒服的互動」,而不是誰來滿足誰的期待。
想過得好一點不是錯,問題是,你有沒有留意到對方也需要被照顧?你希望對方送禮,那你平時有沒有關心他過得累不累?你喜歡收驚喜,那你會不會也主動為他製造點快樂?
關係最怕的不是要求,而是「單向的索取」。
當你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開始計較對方給得夠不夠多,這段感情就會慢慢變質。你以為自己只是喜歡被寵,但在他眼中可能已經變成了「要花錢才能留住的對象」。
不是男生不能接受女生物質,而是很多人受不了「只被當成工具」的感覺。
當物質慾望高過關心,人心會慢慢冷卻
你也許會說:「我自己也賺得不差,那為什麼不能希望男友多付出一點?」
是的,你有權這麼想。但請記得,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中,「你能自己買」從來不是要求別人買給你的理由,而是你更有餘裕去判斷「他是不是心甘情願」。
愛不是計算,而是一種願意。如果他給,是出於喜歡、是想寵你,而不是因為怕你不開心、怕被拿來比較,那你們的愛才會長久。
反過來說,如果你每次都主動要求,久了你會發現,東西拿到了,關係卻越來越疏遠。
從一個女生的角度,我想說...
你當然可以物質一點,也可以有自己的戀愛標準,這都沒有問題。只是在追求物質滿足的同時,也別忘了感情裡更深層的東西:理解、體貼、和一點不需要花錢的溫柔。
因為真正讓人想留下來的,從來不只是買得起什麼,而是你給他的感覺,是「我想和妳在一起,不只是因為我能付出,而是妳懂我、也會回應我」。
談戀愛物質點不是罪,但讓人覺得被掏空,就是不值得的代價。
smalpasion作者月月想對你說:想過好一點的戀愛,誰不想?但請記得,愛情不是花多少錢才算數,而是花多少心思、讓對方覺得「你值得我花這些」。物質不是錯,錯的是你忘了,感情是雙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