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正走進婚姻,才會發現「媽寶男」這三個字,不只是形容詞,而是一種讓人窒息的生活狀態。不是你不努力經營這段關係,而是你每天醒來,發現自己的婚姻像是一場「兩女爭一男」的拉鋸戰,而你,始終不是那個勝利的一方。
我聽過一句話:「你不是嫁給老公,是嫁進他的原生家庭。」這句話聽起來老套,卻比什麼婚姻建言都還現實。
他永遠站在媽媽那一邊
跟小偉交往的時候,他是那種典型會讓女生心動的男生:體貼、溫柔、懂浪漫。每次約會都提前安排好行程,連我說過一次喜歡吃士林夜市某家芋泥球,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但婚後,一切都變了。
婆婆說:「怎麼可以讓男人洗碗,這樣會倒楣。」他點點頭就進房打電動。
婆婆嫌我煮的菜不合她胃口,他不只不幫我說話,還附和一句:「對啦,我媽口味比較重,妳下次煮之前問她一下。」
那一刻我才明白,他所有的貼心,只是他為了「逃避衝突」而養出來的技巧,從頭到尾,他在意的是媽媽會不會開心,而不是我累不累、委不委屈。
「你可以走,但我不能不顧我媽」
我曾經試著坐下來和他談。我說:「我們可以搬出去住嗎?就算只是租個小套房,我想要有我們自己的生活。」
他皺著眉頭,過了好幾秒才說:「可是我媽年紀大了,我不能丟下她不管。」
我不否認孝順是一種美德。但當「孝順」變成你所有選擇的第一順位,而你老婆始終被擺在後頭,那就不叫孝順,是失衡。
後來我們試過分房睡,試過避開婆婆的眼線偷偷去看電影,但那都不是解決問題,只是拖延情緒爆炸的時間。
婚姻裡最可怕的,不是爭吵,而是你已經不再期待對方改變了。你只是學會了自我調整,把所有想哭的時候都收起來,笑著跟朋友說:「還好啦,他還是個好人,只是太聽媽媽的話了。」
你不是輸給婆婆,是輸給他的懦弱
我一個朋友在台中,她嫁的就是典型的媽寶男。
婚前男方媽媽就干涉很多,連婚禮場地、菜色、禮服款式都要管。她一開始覺得只要婚後搬出去就好,但事實是,男生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媽媽。
生完小孩的那一年,她幾乎是在憂鬱邊緣掙扎。每次要幫孩子做決定,婆婆一句「你又不懂,我兒子是我一手帶大的」,男方立刻點頭如搗蒜。
她說她不是不愛老公,而是她感覺自己像是這場婚姻裡的外人,所有重要的決定,她都插不上話。
「他是我老公,卻永遠站在我對立面。」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到她眼底那一抹疲憊,像是燃盡了的燈芯,只剩下一絲絲微光。
如果妳現在才發現嫁錯人,那該怎麼辦?
老實說,我不想說「離婚吧」那麼輕鬆。
如果妳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有地方可退、有支持妳的家人,那或許妳可以瀟灑離開,重新開始。
但我知道,很多人沒有這麼幸運。台灣很多女生婚後全職育兒,離婚代表生活整個重來。這樣的重來,不是勇敢與否,而是現實允不允許。
那怎麼辦?
一位曾經歷過媽寶地獄的姐姐告訴我,她的做法很實際。她說:
「我不跟他媽硬碰硬,反而把小孩丟給婆婆照顧,我自己去進修,提升能力。當我有錢、有選擇的時候,他和他媽反而怕我走。」
她後來考上了社工師執照,開始有自己的收入,心情也越來越穩定。她說那時候她就知道,靠男人不如靠自己。
必須改變,先從自己開始
妳想要改變一個媽寶男,幾乎不可能。那是一種從小就被養成的思維方式,是根深蒂固的依賴和懦弱。
但妳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當妳不再凡事依賴他的時候,當妳能夠獨立判斷生活中的大小事時,妳會發現,他不是不會長大,只是不願意。可是妳已經不一樣了,妳不再等他成熟、不再奢望他的改變。
這條路走起來可能很孤單,但妳會變得更強壯。
到那一天,不管他回不回頭,不管婆婆還說些什麼,妳都能微笑面對,因為妳的人生已經不是建築在他們的情緒上,而是由妳自己掌舵。
結語:
不是怕愛錯人,是怕錯了還一直不離開才是最困擾你的難題。
媽寶男不一定是壞人,但他們的世界觀注定讓人疲憊。如果妳真的愛他,也願意陪他慢慢成長,那請妳先確保,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
婚姻不是妳一個人的責任,成長也不是妳一個人的義務。妳可以努力,但妳不需要委屈。
願妳在愛裡清醒,在婚姻裡堅定,不被誰綁住,也不再為誰犧牲自己。因為,妳值得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