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時候不是愛不愛,而是「我到底還能不能忍?」
尤其當你每天面對同一張臉、同一種生活方式,討厭,是會在某個時候悄悄浮上來的情緒。
但討厭就等於該離婚嗎?也不見得。
今天分享三位台灣太太的故事,其中就有我的故事,三段不同階段的婚姻,三種「討厭」的情緒與出口。
案例一:
娟子是我認識很久的鄰居,36歲,和老公結婚十年,有一個就讀國小的女兒。外表看起來她依然維持得很好,孩子也乖巧懂事,但在我跟她單獨聊天時,她終於說出那句壓在心裡很久的話:
「我真的受夠了。」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她在陽台掛臘肉(她每年都會自己醃),不小心打翻了旁邊晒的南瓜子和乾燥菊花。因為東西散了一地,她就好聲好氣地請正在客廳打手遊的老公幫她拿一下掃把和畚箕。
「我沒凶他喔,也沒罵他,我只是請他幫個小忙,他馬上就發飆,說什麼『你血糖高你不知道嗎?年年都做這些X,吃吃吃,吃死你才好!』」
娟子說,那一瞬間她不是生氣,而是心冷。
「他不是第一次這樣,一有事就罵人、推事,我們家不能有一點需要他動的事,只要讓他覺得麻煩,他就像地雷一樣爆炸。」
原本她心裡盤算著想等父親過世後再離婚,這樣媽媽那邊的壓力會小一點。但這次事件之後,她決定提早行動。她計畫等過完農曆年,女兒寒假結束回台中外婆家後,就搬出去住,接著提起離婚訴訟。
「我不希望女兒太早知道,免得她難過。但我知道,這個婚姻再待下去,我的情緒會崩盤。不是因為這件小事,而是他多年來的冷暴力與自私,累積到現在,我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討厭不是因為一次兩次,而是日積月累的不尊重與忽視。娟子說,這不是婚姻,是壓抑。
案例二:
我跟我老公結婚第六年,沒有什麼轟轟烈烈,也沒有什麼天翻地覆,但有的,是一種「我們就是彼此」的安穩。
但老實說,我偶爾也會很想翻他白眼。比如,他買了十幾雙襪子,永遠配不成對;明明答應要一起煮飯,最後卻看手機看到我已經洗好米煮好湯;每次去看電影,電影還沒開始他就已經吃完爆米花。
但那些「小討厭」,也總在其他時候被他的溫柔補回來。
有一次我感冒,他凌晨三點突然摸我的額頭發現我發燒,立刻衝去樓下便利商店買退燒藥。也有好幾次,我忘了收衣服,他默默幫我曬好、對摺還放在我枕頭旁。
我們現在仍然會在廚房擦身而過時親一下彼此,不是為了情趣,而是我們真的很習慣這樣傳遞愛意。我愛他的大肚腩,也愛他為了不讓我煩惱,一直偷偷存錢想帶我去北海道看雪。
我會討厭他的一些習慣,會生氣他有時候放空,但我從沒因為這些而想離開他。
在我們的婚姻裡,討厭不是一種結束,而是一種日常。就像你不會因為今天下雨就不愛台北,會抱怨,但還是會撐傘走下去。
案例三:
我嫂子其實也會偶爾「討厭」我哥,尤其是她心情不好的時候。
「他抽煙我就很火大啊,衣服洗一洗又臭掉,然後還假裝說『這是香味』,根本是在氣我。」她有一次這樣抱怨我哥。
但更多時候,她其實是對著我哥抱怨兩句後就笑出來。「他就是一個有缺點但不壞的人啦,我有時也很煩他,但也知道他不是真的故意讓我抓狂。」
她說,夫妻之間時間久了,看對方自然是越來越清楚每個缺點,有時候只是自己累了、煩了,對方做什麼都看不順眼。
「但你說真的想離婚嗎?不會耶。他還是那個半夜肚子餓會幫我煮泡麵、下雨會記得幫我帶外套回家的人。」
她說婚姻就像一條繩子,討厭是一段段的小結,但也是這些結讓整條繩更牢。
「我們是過日子,不是演偶像劇。誰沒情緒?但懂得轉念才是婚姻的功課。」
其實我們討厭自己的老公,但不代表不愛他
婚姻裡的討厭,不全是壞事。
有些討厭,是提醒你們需要對話;
有些討厭,是生活的痕跡;
也有些討厭,是愛裡的吶喊。
真正該警覺的,是那種「完全不在乎對方的感受」「對伴侶的痛苦無動於衷」的冷漠,那不是討厭,是一種情感上的死亡。
而當你發現你還會生氣、還會抱怨、還會因為對方不回訊息而感到失望,恭喜你,你還在意。
討厭是起點,不是終點。重點是你選擇怎麼走下去:
是學會表達情緒?是調整對彼此的期待?還是勇敢為自己畫下句點?
婚姻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最適合你的選擇」,所以smalpasion編陳婉玲告訴大家,當你真正想離婚的時候,你的討厭是每時每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