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文分享 > 正文

奶奶說:好人品和好人緣不是一碼事,老一輩一句話道破人際關係的殘酷現實

好文分享 8次瀏覽

奶奶說:好人品和好人緣不是一碼事,老一輩一句話道破人際關係的殘酷現實|SmalPasion文章配圖1

奶奶說:好人品和好人緣不是一碼事。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會讓你覺得很衝擊,但這就是人際關係中最殘酷的現實。你是不是也曾經困惑過,為什麼那些人品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人,反而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堆朋友?而那些老實善良、品格端正的人,卻常常在人際關係中吃虧?

我在這個行業待了這麼多年,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今天我就要跟你們聊聊這個很多人不敢面對的真相,因為只有當你理解了這個道理,你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保護自己,也更好地經營自己的社交圈。

老人家的智慧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刻,他們用一輩子的經驗告訴我們,善良和受歡迎之間,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這話聽起來很殘酷,但卻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人品好的人為什麼常常吃虧?

說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有個朋友跟我分享過他們公司的情況,有個同事朱志偉(化名),這個人品格真的沒話說,工作認真負責,對人也很誠懇,從來不會背後說別人壞話,有什麼好處也都會想到同事。

但是呢,這個志偉在公司的人際關係卻不怎麼樣。升職加薪的時候總是輪不到他,聚餐的時候大家也不太會主動邀請他。反而是另外一個同事,這個人品格就說不上好了,工作的時候會偷懶,也會在背後講別人的八卦,但是他在公司裡卻很受歡迎,升職也比志偉快。

為什麼會這樣呢?問題就出在人品好的人往往有這些特質:他們太老實,不懂得包裝自己;他們不會說漂亮話,總是直來直往;他們不願意參與一些小團體的活動,覺得那些都很無聊;他們也不會刻意討好別人,覺得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

這些特質在道德上當然是好的,但在人際關係中卻不一定是優勢。因為大部分的人其實更喜歡那些會說話、會做人、能夠讓他們感到舒服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是默默做好事但不會表達的人。

人品好的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常常會被人利用。因為別人知道他們善良,所以遇到麻煩的時候就會找他們幫忙,但是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那些平常受過他們恩惠的人卻不一定會伸出援手。

會做人比做好人更重要?

這個標題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不舒服,但我要說的是現實就是這樣。在人際關係中,會做人的確比單純做好人更容易獲得好人緣。

什麼叫會做人呢?就是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會做人的人不一定人品很好,但他們懂得讓別人感到舒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也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退讓。

比如說,會做人的人在聚會的時候會主動幫忙倒酒、點菜,會記住每個人的喜好,會在別人需要讚美的時候給予讚美,在別人需要同情的時候表示理解。這些行為看起來很表面,但卻能夠讓人留下好印象。

會做人的人也懂得建立自己的價值。他們不會默默無聞地付出,而是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貢獻。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提到自己做過的事情,也會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更重要的是,會做人的人懂得人情世故。他們知道人際關係是需要投資的,所以會在平常的時候就開始經營關係,而不是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求人。他們也懂得互惠的道理,知道給予和接受之間要保持平衡。

但是這裡要強調一點,我不是說人品不重要,而是說在人際關係中,光有好人品是不夠的。如果你能夠在保持好人品的基礎上,再學會一些做人的技巧,那就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老實人為什麼總是被忽略?

老實人在人際關係中經常被忽略,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們不夠會表現自己。

老實人通常有這些特質:他們不喜歡炫耀,覺得做好事不應該到處宣傳;他們不會拍馬屁,覺得那樣很虛偽;他們不喜歡參與八卦和閒聊,覺得浪費時間;他們也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覺得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這些想法在道德層面上都沒有問題,但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卻會讓他們吃虧。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你不主動讓別人注意到你,你就很容易被忽略。

而且,老實人往往低估了人際關係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他們以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夠了,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人們會記住那些讓他們感到開心、感到被關注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是默默做事的人。

另外,老實人也不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才能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但老實人通常不會刻意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所以很容易就泯然眾人了。

但是我要說的是,老實並不是缺點,問題是很多老實人把老實和消極混淆了。真正的老實應該是誠實但不消極,應該是在保持真實的同時,也要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讓別人知道你的價值。

社交場合的潛規則,你懂了嗎?

每個社交場合都有它的潛規則,而這些潛規則往往比表面上的禮貌更重要。如果你不懂這些潛規則,就算你人品再好,也很難在社交中如魚得水。

拿聚餐來說好了,表面上大家都是來吃飯聊天的,但其實每個人都在觀察著彼此。誰坐在哪裡、誰先開口說話、誰主動買單、誰記得每個人的喜好,這些都在傳遞著不同的訊息。

懂得潛規則的人會在進入聚會之前就觀察現場的氣氛,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主動,什麼時候該低調,什麼話題適合在什麼場合聊,什麼玩笑可以開,什麼界線不能碰。

還有就是社交媒體上的潛規則。現在很多人際關係都是在網路上維持的,如果你不懂得在社交媒體上經營自己的形象,你就會在人際關係中落後。比如說,適時地給朋友的貼文按讚、留言,記住朋友的生日並且祝福,分享一些正面的內容等等。

工作場合的潛規則就更複雜了。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懂得如何與不同層級的同事相處,如何在會議中表現自己,如何處理辦公室政治等等。

我有個客戶莫建文(化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剛進公司的時候完全不懂這些潛規則,雖然工作能力很強,但人際關係一塌糊塗。後來他開始觀察那些在公司裡混得不錯的同事,慢慢學會了這些潛規則,現在不但工作順利,人際關係也好了很多。

但是學會潛規則不代表要你變得很假或是失去自我,而是要學會在不同的場合展現不同的面向。每個人都是多面的,關鍵是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展現哪一面。

好人緣背後的心理學密碼

那些很有人緣的人,他們到底掌握了什麼秘密呢?其實這背後是有心理學原理的。

人緣好的人通常很懂得利用心理學中的「互惠原理」。他們會主動幫助別人,但不是無條件的付出,而是會讓別人知道這份恩情。當別人欠了他們人情的時候,自然就會對他們更好。

他們也很懂得「一致性原理」。他們會讓別人對他們做出承諾,然後利用人們想要保持一致的心理,讓別人履行這些承諾。比如說,他們會說「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當對方表示贊同之後,就更容易支持他們的計劃。

還有就是「社會認同原理」。人緣好的人會創造一種「大家都喜歡我」的印象,這樣就會吸引更多人想要加入這個圈子。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豐富的社交生活,會在聚會中提到其他朋友對他們的好評,會讓新認識的人覺得認識他們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他們也很懂得「稀缺性原理」。他們不會讓自己變得太容易得到,會適時地拒絕一些邀請,會讓別人覺得能夠得到他們的關注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讓別人感到被重視。他們會記住別人說過的話,會在適當的時候詢問別人的近況,會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他們心中是特別的。

這些技巧聽起來可能很功利,但其實這就是人際關係的現實。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你能夠在真心關心別人的基礎上運用這些技巧,而不是純粹為了利用別人。

如何在現實中保持平衡?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困惑。既然好人品和好人緣不是一碼事,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放棄做好人,而去學習那些會做人的技巧呢?

我的答案是:不是的。我們需要的是在保持好人品的基礎上,學會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這兩者並不衝突,關鍵是要找到平衡點。

你可以保持善良,但要學會適當地展現自己的善良。你可以保持誠實,但要學會用更技巧的方式表達。你可以保持低調,但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讓別人注意到你的貢獻。

比如說,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不用到處宣傳,但可以適時地讓當事人知道你的付出。當你有好的想法時,不用過分謙虛,可以適當地表達你的觀點。當你取得成就時,不用刻意隱藏,可以用謙虛但不失自信的方式分享。

還有就是要學會區分不同的人和場合。對於那些值得深交的朋友,你可以展現真實的自己;但對於一般的社交場合,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策略。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社會的現實而完全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好人品依然是很重要的,它是你立身處世的根本。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你需要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的技巧。

記住,真正成功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的。那些純粹靠技巧建立的關係往往不會持久,只有當你的技巧建立在真心的基礎上時,你才能建立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常見問題解答

Q: 我覺得學這些人際技巧很虛偽,這樣對嗎?
A: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人際技巧本身不是虛偽,關鍵是你的動機。如果你學這些技巧是為了更好地與人相處,為了讓別人感到舒服,那就不是虛偽。虛偽是指你完全不在乎別人,只是為了利用別人才裝出來的樣子。

Q: 我就是不想改變自己,難道一定要遷就別人嗎?
A: 不是要你完全改變自己,而是要學會適應不同的場合。就像你在家裡和在公司的表現可能不同一樣,這不是虛偽,而是社會適應能力。你的核心價值觀可以不變,但表達方式可以更靈活一些。

Q: 那些很會做人但人品不好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真的會好嗎?A: 短期內可能會,但長期來看不一定。人品不好的人即使很會做人,當別人發現他們的真面目後,關係通常不會持久。所以最好的策略還是在保持好人品的基礎上學會做人的技巧。

Q: 我應該怎麼開始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
A: 從觀察開始。觀察那些人緣好的人是怎麼與人相處的,然後慢慢學習他們的技巧。但不要急著改變,要循序漸進。可以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記住別人的名字,適時地給予讚美,主動關心別人的近況等等。

總結

奶奶的那句話真的很有道理:好人品和好人緣不是一碼事。這個現實可能很殘酷,但這就是人際關係的真相。認清這個現實不是要你變壞,而是要你更聰明地處理人際關係。

人品是你的底線,是你做人的根本,這個絕對不能丟。但在保持好人品的同時,你也要學會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如何讓別人感到舒服,如何在社交場合中展現自己的價值。

記住,最成功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真誠和技巧並重的基礎上的。純粹的好人品可能會讓你吃虧,純粹的技巧又會讓你失去真正的朋友。只有當你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時,你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既不失去自我,又能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喜愛。

關於作者:陳婉玲,情感專欄資深編輯,用生活智慧解讀人際關係。願你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初心,也能收穫真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