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短褲又破了欸!」
剛收到老公的LINE,語氣像在報喜。我沒忍住笑出來,腦中浮現他那條已經穿了幾年的短褲,那畫面真的很生動,像我們這段婚姻一樣,越洗越軟、越穿越有感情。
八年前,我們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的。那時候,介紹人特別強調一句:「他是富二代喔,家境不錯。」
但我發現,真正讓我想嫁的,根本不是那個名詞,而是他身上的某種「不計較」。
我們交往初期,他的確是有點像那種典型富二代,週末愛逛百貨,一雙鞋三千五,買了還不一定穿;護膚品一整排,用沒幾次就忘記它存在。那時候的我,反而比他節省得多,買個包都會看好幾次才下手,還得折價再折價。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默默被我「改造」了。
我會跟他說:「你知道洗面乳那種軟管,其實從中間剪開還可以再用一兩週嗎?」
他一開始覺得我瘋了,後來自己開始照做。某次我看到他在浴室裡,把洗面乳剪成兩半,小心翼翼地挖出裡頭的殘量,還順便提醒我:「妳那瓶乳液快沒了,可以這樣用喔。」
我只能說,潛移默化這種事,太可怕也太好笑了。
不過,他的節省從來不對我。
我的衣櫃永遠比他的豐富,他幾乎沒買過衣服,卻記得我某次說想要一件駝色風衣。即使我自己忘了,他還是趁周年紀念送我。
我問他:「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他說:「因為你提到的東西很少,但每次提,一定是真的喜歡。」
他的節省,只用在自己身上,對我、對我爸媽、對朋友、甚至同事,都大方得不得了。
幫我爸修車、幫我媽訂雞精、朋友生小孩送整箱尿布,完全不手軟。那一刻我才懂,他不是小氣,而是把「捨得」用在值得的人身上。
說實話,我們不是那種一眼就知道會走一輩子的人,剛開始也有過價值觀不合、小爭吵。
比如他以前常說:「我覺得那個東西沒有必要買。」我會不高興,覺得他限制我。
後來我們慢慢抓到平衡:我們都可以花錢,但彼此都會思考「值不值得」。這個過程沒有誰說服誰,而是我們一起適應、一起改變。
有次我心血來潮想買一件兩千多的洋裝,試穿時他在旁邊沉默,沒有表情。
我忍不住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太貴?」
他點點頭,但馬上補一句:「但如果你真的喜歡,就買。畢竟你不是常這樣衝動。」
我當下沒買,過兩天他主動問我:「那件洋裝你還想要嗎?我們再去一次。」
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我不是嫁給一個有錢人,而是嫁給一個懂我、尊重我選擇的人。
說起來,我們在錢這件事情上,最有默契的地方是:我們都願意為「體驗」花錢。
他買短褲會猶豫三天,但健身私教課一報就是十堂,說報就報。
我們可以吃小吃攤撐過一整週,也會為了一間評價好的無菜單料理,花四千元慶祝結婚紀念日。
這樣的生活,簡單卻不貧乏。
我們把錢花在讓彼此變好的地方,讓回憶變深刻的地方,而不是用物質去證明愛情。
也有人問過我:「你老公以前那麼愛買,現在變得這麼節儉,不會覺得他變了嗎?」
我總是笑笑說:「他沒變,他只是從一個人生活,變成跟我一起生活。」
婚姻裡最珍貴的,從來不是誰付出多、誰妥協多,而是彼此都願意為對方換個方式過日子。
我很喜歡一句話:「我們不是變得一樣,而是學著在彼此的不同裡共存。」
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很平凡,不是那種打開社群就會讓人羨慕的精緻夫妻檔。
但我們會記得對方愛吃的點心、喜歡的顏色、討厭的天氣。
會在下班時幫對方買一杯手搖飲,會在他累的時候多做一頓飯,也會在我月經來時自動遞上熱水袋和巧克力。
這些平凡,是我們的日常。也是,我們最真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