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聚餐時,朋友阿正突然丟出一個問題:「欸你們覺得,男生在交女朋友的時候,是先看顏值,還是工作能力啊?」
一桌人先是一愣,然後熱烈開嗆,有人說:「顏值當然排第一啊,不然怎麼會一開始想認識對方?」也有人反駁:「拜託,現在女生經濟獨立很重要好嗎?以後過日子難道只靠臉?」
但那天說得最直白的,是坐我旁邊的阿正。
「我真的比較看臉啦,坦白講」
阿正不是那種會拐彎抹角的人,他笑笑說:「老實講啦,我過去交的女朋友,不是沒工作,就是收入比我少很多,我從來沒因為這件事扣分過。」
他說他自己從學生時期就是那種「男生就是要努力賺錢」的傳統觀念,工作上拚命,生活費多半自己扛,甚至還會自願把薪水交給另一半管理。「她有沒有工作不是重點,生活有基本打理就好,我比較在意的是她看起來有沒有精神,有沒有吸引力,坦白說,順眼真的很重要。」
我們問他,那如果遇到條件比你老婆更好的女生呢?薪水高、學歷也高、長得也不錯?
他語氣沒什麼猶豫:「我老婆以前是超商的櫃姐,薪水不到三萬,認識她一個月的時候,其實我朋友又介紹了一個女生,台大畢業,在內湖的科技公司上班,收入幾乎是我老婆的兩倍。」
「但我還是選了我老婆。」他笑笑地說,「因為她讓我覺得舒服,也看對眼。這件事不是Excel打分數,過日子不是挑履歷。」
「能力很重要,但‘吸引’這件事不是靠薪水說話的」
阿正不是要說女生工作不重要,他也知道,很多女性朋友也很努力、有理想、有自己的職涯規劃。
但對他來說,「吸引力」從來不是來自對方薪水的數字。他說:「當然,如果兩個人條件一樣,那工作能力強一點的女生,會讓人比較安心;但如果一開始就讓我覺得不來電,那她再厲害,我也不會有心動的感覺。」
這句話讓我有點共鳴。不是每個人談戀愛的起點都一樣,有些人是先從欣賞對方的能力開始,但有些人真的就是「順眼」兩個字決定了很多。
而「順眼」這件事,不單純只是外表而已,是一種氣場、一種你看到她笑,會覺得舒服的狀態。
台灣男生普遍在意什麼?臉蛋、感覺還是實力?
說到底,男生在選擇戀愛對象的時候,會先看什麼?我觀察了幾個身邊的男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 30歲以前的男生,確實比較容易被外貌吸引,先不論對方是不是有穩定收入,至少在意願上,先約出來吃飯、看電影是沒問題的。
- 30歲之後開始穩定工作的男生,會多一點現實考量,例如對方的生活習慣、經濟狀況、是不是能一起規劃未來。
- 有結婚打算的男生,會把「一起生活會不會舒服」列為第一順位,不一定是錢多事少,而是合不合拍、值不值得信任。
至於外貌?當然還是很重要。畢竟一開始的吸引,大多數還是從「外表」開始。
但有趣的是,在台灣,不少男生其實並不會太在意女友賺得多或少,甚至反過來,若女生太強勢、有經濟優勢,反而會讓某些男生自卑或感到壓力。
回到感情的本質:喜歡,是最真實的出發點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段關係都「條件對等」,也沒辦法精準設定誰該愛上誰。但至少,有些男生的選擇邏輯,就是這麼簡單直接:她讓我想靠近,她讓我想照顧她。
阿正說:「我老婆也沒什麼驚人的學歷,也沒什麼讓人羨慕的職涯成就,但她是我喜歡的人,我就覺得,我的努力可以撐起她的生活,這樣就夠了。」
有人覺得這樣太傳統,也有人覺得不公平,但對他來說,這就是「我願意」的體現。
結語:不是要否定女生的努力,而是說,戀愛不是比履歷表
我們在討論「男生到底先看顏值還是工作」的時候,不是要叫女生都只顧打扮、不管人生規劃。而是提醒我們一件事:感情從來就不是一場公平比賽,也不需要用條件排名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你可以努力變得更好,也可以溫柔堅強、有想法又有自信。但最後,真正能走下去的感情,是來自雙方都認定彼此,是那種「你不是最好,但你是我最想要的」的決定。
有時候,男生不選擇那個學歷好、薪水高的女生,並不是看不起她,而是他心裡早就有個答案了。
那叫「我喜歡她,不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