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交上一個韓國男朋友。
不是說我排斥國際戀愛,而是過去對「韓國男生」這四個字,說不上有好感。腦中浮現的印象,大多是韓劇裡濃妝豔抹的花美男、講話嗲嗲的、愛撒嬌又自以為帥,又或者什麼「大男人主義」那套。我這個人比較直、比較糙,一直覺得韓國歐巴跟我完全不同頻率。
但人生就是這樣,你越說不可能,就越容易中標。
我們在一起已經快兩年了。我的韓文還停留在「안녕하세요」和「사랑해」之間鬼打牆的程度,但他卻操著一口超標準的東北腔中文,時不時還會模仿台灣腔跟我說:「妳今天好可愛喔~」我聽得都會起雞皮疙瘩。
他說,第一次見到我時,真的以為我是混血兒,直接怔住,心跳加速到聽不見他爸在耳機裡講什麼。他就這樣一見鍾情。雖然他嘴巴很欠地說是「見色起意」,但我知道,他是真的被電到了。
這段感情,到現在都還滿平穩的,沒有因為異性問題吵過架,也沒有什麼不清不楚的曖昧對象。沒有中央空調、也沒有標準情侶必經的「你怎麼都不回我訊息」爭執。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很乖、很乾淨、很「生活自理能力強」的男生。
他皮膚白白的,乾淨得讓人有點嫉妒。每天都擦防曬、保養,不出門也要擦水乳,衣服每天換,卻又不是那種洗衣機狂魔,穿過的衣服會重新掛好,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說,是因為媽媽從小教他,防曬保養不只是女生的事。
雖然有一點點大男人主義,但不明顯。他11歲就去美國念書,到20歲才回韓國當兵,之後又來台灣唸大學,所以整個青春期幾乎都沒在韓國渡過,很多「歐巴設定」在他身上其實不太成立。
他很注重禮貌,出門會牽我的手,讓我走人行道的內側,吃飯會幫我倒水、擦杯子,甚至還幫我洗過內衣內褲……對,他說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愛一個人就是願意為她做任何事。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韓劇?但這就是我的生活。
當然,我也常提醒自己,這些體貼行為在韓國男生裡面,好像有點普遍。他們的戀愛模式就是這樣溫柔、貼心、儀式感滿滿,但愛不愛你,還是要看時間、看他是不是願意在你難過時也陪著你走過。
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脾氣好、超溫柔。我是那種情緒起伏很大、講話直接、有時候玻璃心的女生。但他從不嫌我太情緒化,也不會丟一句「你怎麼又這樣」就走開。每一次我崩潰,他都在,不嫌煩地哄我,陪我聊到我笑出來。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是被捧在手心的公主。他也不是那種「一味討好」型的,而是會站在我的立場,真心想讓我變得更開心、更有力量。他給我很多情緒支撐,我也漸漸學會怎麼當個樂觀、穩定的人。
我們在錢這塊,也花了一點時間磨合。剛交往時,我很糾結該不該AA、該不該請客。後來他說,他對朋友會算得很清楚,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但對女朋友就不一樣,能多付一點就多付一點。現在我們基本上是各付各的,但他總是默默負擔比較多的那個。
他對台灣也很有禮貌,從不對我們的社會制度亂批評。就算我有時候抱怨某些生活上的不便,他也只是靜靜聽著,再給我一些分析角度。他常說:「我不是台灣人,很多事我不懂,但我想聽妳怎麼看。」他的尊重,讓我更有歸屬感。
有趣的是,他以前都看美劇,跟我交往之後才開始看韓劇,結果還看上癮,最愛的是《愛的迫降》,邊看邊哭,眼淚啪啦啪啦掉下來,我看了又好笑又心疼。
信仰方面,他是天主教,我是佛教。我每次說想去拜拜,他都會陪我一起上山燒香,還會說:「寶貝,今天拜個阿彌陀佛,佛祖保佑你唷~」講得比我還虔誠。不同信仰也從不影響我們的相處,反而因為彼此尊重,更加了解對方的世界。
現在,我身邊的朋友都說我「為台灣爭光了」。我們雙方父母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沒什麼反對。只是疫情這幾年沒辦法見面,難免會有點不安。他說,如果未來可以,他願意來台灣生活,但以發展來說,韓國還是比較適合他。而我呢?其實也悄悄想過,如果有機會,也許我會想搬去韓國生活。因為我在台灣的原生家庭太複雜了,常常為了家族事務筋疲力盡,在那邊,反而可能比較自由、簡單。
所以我常跟朋友說,談戀愛真的不要有什麼「歐巴濾鏡」。他是韓國人沒錯,但我喜歡的不是他是哪國人,而是這個人本身的性格、心意、陪伴。
一段感情能不能走得長遠,真的不在於國籍、語言、文化,而是他願不願意愛你、懂你、陪你。跨國戀愛的確有挑戰,但只要兩個人都走在同一條路上,那些差異,也會變成磨合後的默契。
所以,如果妳也遇到了一個來自不同文化的人,請先問自己,不是「他是哪裡人」,而是他愛妳嗎?他尊重妳嗎?
文/李子
圖/李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