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時刻?
剛走進浴室準備刷牙,太太就跟進來,開口第一句不是問候,而是:「我說過幾次了,牙膏要從底下擠,你怎麼每次都亂擠?」下一秒又補一句:「牙刷不要亂放啊,要頭朝上放回漱口杯裡。」
又或者,是你請老公洗碗,他嘴上說好,結果你洗完澡出來,他還是躺在沙發上滑手機。你忍不住發火,他卻說:「我有說不洗嗎?我打完這場就去洗啊,你有必要這麼生氣嗎?」
好像婚前那個體貼細心、說話總帶點甜味的人,早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總是說「我有聽到啦」、「你幹嘛這麼兇」的人。
我們常說愛情進入婚姻之後會變成親情,聽起來像是一種安慰,也像是一種妥協。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真的是親情嗎?還是只是我們不敢承認,那份愛已經不見了?
婚內失戀,是一種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知名精神科醫師邓惠文曾在書中提到:「婚姻本來就是所有愛情的終點,只是有人早到站,有人晚到站。」
這句話聽來殘酷,卻很誠實。
有些人是在婚後幾年,隨著柴米油鹽慢慢把熱戀時的激情耗盡;有些人則是即便走到人生盡頭,依然心中有愛,那樣的婚姻才是少數中的幸運。
我們總說服自己:「現在的感情就是穩定的啦」、「兩個人像家人一樣才是真正的陪伴」,但心裡又隱隱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你不是真的不想愛了,只是不知道還能怎麼愛。
潛意識裡藏著一堆「我也受夠了」
很多伴侶走到後來,都會說一句話:「我也不知道我們怎麼變這樣的。」
其實,並不是不知道,而是這段過程太細碎,太不容易察覺。
你可能以為自己一直都在配合對方,忍讓、體諒、不吵架、不抱怨。可是久了,那些「我都為你這樣做了」的想法,就變成了藏在潛意識裡的委屈。
而當你默默在心裡累積這些不滿,卻又不說出口,那種「靜靜的疏遠」就是你最溫柔的報復。
如果對方完全沒有察覺到,那你有可能會做出更多讓他覺得莫名其妙的反應,比如冷戰、敷衍應對,或乾脆懶得說話。
婚內失戀,不是某一天突然發生的,而是長期壓抑下的一場情緒消音。
過度付出,讓你失去了自己
小涵和阿哲是交往多年的情侶,大學畢業後結婚,小涵還為了跟他回台中老家,放棄了自己原本在台北的工作機會。
婚後,小涵幾乎把自己全都奉獻給家庭。三餐親手做,每次出門都還記得幫阿哲買他愛吃的宵夜。甚至還去報名料理課,只為了做得更好。
可越這樣付出,她越感受到對方的冷淡。
「我都已經做到這樣了,他還能不滿意什麼?」
小涵的問題不在於她做錯了什麼,而是她把整個人都壓在這段關係裡,沒有留一點空間給自己。
過度付出,看起來是愛,其實也可能是一種控制——用自己的努力,讓對方必須懂得感恩。這樣的壓力久了,反而會讓對方想逃。
不懂表達,也是一種感情的失聯
你還記得上一次跟對方好好說自己在想什麼、感覺如何,是什麼時候嗎?
很多人都以為感情變淡,是因為少了激情。其實更多時候,是因為少了真誠的溝通。
明明只是一個擁抱、一句「我今天有點累」,卻總是變成「你怎麼都不關心我?你是不是根本不在乎?」
久而久之,對方也變得防備,覺得你難搞、愛情緒化。
婚姻不是不能有負面情緒,而是我們得學會怎麼說出來,怎麼聽懂對方說的話。
學會表達,不是只為了被理解,更是為了不在這段關係裡,慢慢走失。
你懷疑的不只是對方,而是你們的關係
婚內失戀,不是罪過,也不是誰的錯。
只是當你懷疑自己是不是愛不下去了,也許你早就已經感受到那份情感的斷裂。你害怕去面對那個答案,因為一旦承認了,就得去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但逃避不會讓事情變好。真正需要的是看清楚你們之間的問題出在哪裡——是生活壓力?情緒忽略?還是根本就已經沒有想維繫的動力了?
當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婚姻才有可能重新找回連結的路。